王朔在《痴人》里写过:“父母一朝不慎,真能叫作儿女的羞愧终生。”
他指的是父母给孩子起名字,起得不好的话,孩子一生都不开心。
看来,起名字是天大的事,一定要慎之又慎之。
上高中时,我班上的外教是个英国老太太,有一天她心血来潮,要求我们每人给自己起个英文名,我就给自己起了“罗纳德里根”,其实我并不特别喜欢这个名字,但当时美国总统就叫这个名字。
我还对班里的女生说,如果谁想给自己起名“南茜”要事先争得我的同意。南茜是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
同学们都把名字交上去,一大堆的杰克、吉米、约翰逊、史密斯、珍妮、玛丽等等,外教老太太都点头称善,唯独对我的“里根”不予通过,连说了5、6个No.
于是,我退而求其次,给自己起了第二个英文名字“枪破伦”。其实这才是我真正喜欢的英文名,来自《卡桑德拉大桥》的男主人公:Chamberlen大夫,在电影里是索菲亚罗兰的老公。我脚着这个名字非常man,还带个“枪”字,端着枪的拿破仑,太给力了。
或者第3个名字也行,“哈奇”,是《胜利大逃亡》里史泰龙扮演的角色,我当时认为这名字比较有美国味,而且还象打喷嚏。哈奇最后时刻扑住了德国队射出的点球,实现了迪奥丝的逆袭,酷毙了。
木想到,外教老太太听了我这几个方案,都不赞赏,她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己给我起了一个,“罗宾(Robin)”。
无论是英文原文还是翻译过来的这2个汉字,我都不太喜欢。但我想,英国老太太给我起这个名字总是有原因的,是不是她感觉到我身上散发出来强烈的中国男孩的侠义气质,因此赞扬我是罗宾汉?
老太太说,No,No,亲爱的hong,Robin是一种鸟,知更鸟,它的嘴一天到晚咕咕喳喳叫个不停,和你太象了。
发克!
“海迈”2个字,是2004年年底的一个下午,我和何总在办公室里聊天聊出来的。
当时的局面是,迈瑞希望我们结束代理模式,转而以OEM形式合作,我们要注册一个商标,贴牌在迈瑞生产的血球仪上。
确定了“海迈”这2个字,我就去找美能达工作室的强强,请他帮忙设计LOGO。坐在他的电脑前,我给他看了迈瑞的LOGO,还说了我的“诉求”,他只用了一分钟,就在CORELDRAW上画出了海迈的LOGO,这个方案一直延用到现在。
但是,其实从那时起,在我的策划里“海迈”就仅仅是个过渡品牌。
我一直在寻找更理想的品牌方案。在不同场合,我对咱公司很多人都说过这一点。
舍弃一个使用多年的品牌意味着损失,当年联想为了加速国际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将用了19年、号称价值200亿的Legend换成了Lenovo。2010年,卖肉没有更换文字,只是将“屁股”LOGO换为美术字,同样也耗费不赀。
“海迈”两个字的品牌价值当然和他们没法比,但也是注册于2006年至今已经7年了,听说我有心更换品牌,有些队员提出海迈在局部地区已经有了一点点薄名,完全舍弃挺可惜的。
是可惜,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除非我们不打算换品牌了。否则,拖到将来再换,成本会更高。
我理解的好的品牌方案(包括LOGO),应该具备以下要素:
1、拥有优秀的内涵,有文化深度,能体现科技感、时尚感。
2、和产品主体合拍。比如小护士品牌,用在化妆品、药品上可以,如果用在武器上、饲料上,就不太对头了。
3、易于传播,易于记忆。能轻松地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并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愉快的记忆。
4、能有故事、花絮可讲,加强品牌的传奇性。
目前阶段下,“亚虎”优于“海迈”,有4个理由:
1、“亚虎”这个词,更有节奏感、更响亮一点。
一本好书可以带来阅读的快感,读者不忍释卷一读再读。而有些短句甚至词语,我们同样耳熟能详朗朗上口,它们往往具有节奏上的铿锵感,类似音乐的律动。比如:
假作真时真亦假。
师夷之计以制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太多了,这些属于传统文化荼毒的范畴,是我们中华老祖宗最擅长的文字游戏,虽然朗朗上口,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传递的是错误的价值观。
而一些外文名字,虽然很简短,但翻译成汉语,也挺有劲,挺好听:
哈利.波特
阿斯顿.马丁
席尔维斯特.史泰龙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以我这个高中当过语文课代表兼英文4级的学贯中西的大龄文艺爱好者的水准看来,这些洋名翻译得都不错。
英文4级那是我巅峰时期的水平,现在大概已退化为0.5级了。我现在对日文的一些短语更熟悉。
我想大多数人会承认,将外文名字或品牌翻译为汉字不仅仅是为了有洋泾浜式的读音那么简单,优秀的翻译方案一样能付予名字生命力。
香港同胞就比较无厘头,他们在翻译洋名时更注重接近粤语的发音,而不太在意汉字的内在意义。因此出现了诸如:碧咸(贝克汉姆)、达闻西(达尔文)、窝打老道(滑铁卢道)、荷里活(好莱坞),浑然不顾望文生义的违和感,甚至不避讳“咸”、“闻西”之类在粤语中有粗口嫌疑的词汇。
大陆搞笑的事也多着呢,比如“买买提”3个字,是不是会让你想到卖羊肉串的小贩或者骑着毛驴的小混混,而“默罕默德”4个字,是不是更容易让你联想到牛逼哄哄庄严肃穆的宗教领袖。其实,这两个常见的译名来自同一个阿拉伯姓氏“Muhammad”。
成功混淆视听瞒天过海的范例当然也很多。比如“美特斯邦威”,单从这5个字上很难联想到它是创立于温州的纯土鳖品牌。我就觉得这个品牌方案不错,挺有节奏、挺律动、挺带感的,不知道这个来历可疑的牌子迷惑了多少轻信无知的人。
我做过调查,大多数人认为和“海迈”比起来,“亚虎”要略微响亮一点,英文Asia tiger也差强人意。
Asia Tiger还可以缩写为AT,正好代表网络世界的大符号:@。
2、“拟物”比“文字”的识别率高、差异化高
我曾经被一个场景深深的震撼,那一幕牢牢地扎根在我的脑海里。
大约两年前,我去武汉光谷办事,走进一个教学楼,一楼是大阶梯教室,教室的门很大,我站在门口,看到了终身难忘的一幕。
阶梯教室鳞次栉比坐着一百来名学生,都面对着门口方向。不知他们在上什么课,每人的桌子上都摆着一台笔记本,都打开呈90度角状,因此这100来台笔记本的LOGO都对着我。在这片笔记本LOGO的海洋中,我看到----
在那些DELL、LENOVO、ASUS、SAMSUNG、SONY、THINKPAD等品牌中,只有寥寥几台苹果笔记本,但非常扎眼,和那些字母构成的品牌相比,苹果线条简洁、荧荧发光的LOGO完全是一种脱颖而出卓然不群的感觉。就象繁星中的明月、鸡群中的凤凰一样夺人眼球。
在俏皮的苹果LOGO的对照下,其他那些历史悠久振聋发聩的字母LOGO显得是如此的平庸乏味。
我深受刺激,伫立在阶梯教室的门口,好象被施了魔法,大约愣了几十秒,应该在那时、那里,我就下定了决心,将来寻找自己的拟物化品牌方案。
劳动妇女对阿柒说:你以为你躲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是那样拉轰的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喳子,神乎其技的刀法,都深深地出卖了你。
有人担心,小老虎的品牌形象用在试剂上、医疗设备上,是不是过于可爱了?过于萌了?
我也有这个担心,但是我想,这是拟物化品牌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年,又有谁能想到最成功的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品牌居然是个水果?
《阿甘正传》里阿甘说“丹中尉帮我投资了一家水里公司,他打电话告诉我再也不用为钱担心了”,然后包袱抖开,镜头里阿甘在取信,白色的信笺印有醒目的苹果LOGO,可能是苹果给阿甘寄来的财报,电影院里的观众发出开心的笑声。
当然,拟物仅仅是思路,关键还要看方案是否优秀。
比如,苹果上咬掉的那一口,让这个果子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付予了她更多的内涵,一下就让她活泼了起来。
曾经有人认为这一口是为了纪念图灵,乔布斯老老实实地承认说他希望自己是那么构思的,不过实际上不是。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以狂想。如果苹果公司当年象DELL那样取品牌名为“乔布斯”,或者象HP那样取名为“J&W”,即使其他的经营策略技术路线不变,现在市值也要少个20%吧?
对成功者来说,因和果有时是难以分清的。
前些天,我还在一本科技杂志上发现苹果又在胡搞,乔纳森为了表达苹果设计上精简到底的决心,居然胆大妄为地把LOGO中的苹果主体拿掉,只留下了苹果把!如果这是真的,以我这个平庸的人看来,这个创意真可谓惊世骇俗。
没办法,有江湖地位的选手,就是有权力瞎胡来。
3、亚虎可以借助拟物化,更好地传播。
我准备斥巨资,找好的设计、好的材料、好的工艺,推出亚虎小公仔。
要求小老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送给客户一个,他还会追着你想多要一个。
第一波攻势准备设计2个规格的小虎,大的16公分左右,小的10公分左右,首批采购1万个小的,5千个大的。
那些文字组合出来的品牌,哪怕采用的是诗的语言,也用不了这招。
4、海迈的山寨感太强了,而亚虎好很多。
亚虎,有借劲“雅虎YAHOO”之嫌,但行业相隔好远。
海迈,特别是海迈的LOGO,直到迈瑞已经换标3年的今天,被误认为迈瑞的比例仍然很高。
当年,这是我追求的效果。
07年成都秋季会,是我们第一次参展全国会。来到咱们展台的客户,95%以上都将海迈LOGO误认为迈瑞了。徐孟溪对一位困惑的客户说“我们是海迈不是迈瑞,您仔细看,迈瑞比我们差一点”,客户听言仔细看了看,“恍然大悟”。
然后,洪峰又给出了另外一个解释,客户“大惊失色”,其他人更是笑倒一片,三观俱毁。
当年我们用“海迈”,是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来吸引眼球。和现在相比,当时的我们更加的一穷二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我们已经不太适合象以前那样淘气了。这种过于强烈的山寨意味,已经不配合我们当前的形势了。 海迈改为亚虎,也意味着我们从单纯地山寨、单纯地恶搞,开始更坚定、更自信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了。
品牌虽然不能决定公司走多远,但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众欣赏你的程度。 希望“亚虎”这个品牌能长久地用下去,今后就不再轻易转身了。 请大家共同努力,帮助这个品牌健康、快乐地成长,早日成为一只名副其实的小老虎,为中国争光,为亚洲争光。
(写于20130628天津至深圳的航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