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亚虎(ASIATIGER)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亚虎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港矛盾的自忧 [复制链接]

留级版主

首席减压官

Rank: 12Rank: 12Rank: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28 21:06: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近发生的小孩当街便溺事件激发的中港矛盾。引发到港人在海港城行为艺术抗议。越发不可收拾。心里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不过说之前,先写写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1984年我8岁作为新移民去的香港,当时和父母三人挤一间不到10平米的房间,卫生厨房共用。爸爸刚到香港时做着楼宇清洁,妈妈是普通营业员。我们一家可以说是香港社会底层。当时的中港差距比现在大多了,我这大乡里刚到时甚至好长一段时间都闹笑话,也受到不少歧视。我转进香港小学时,英语考的是零分。我每天的零用钱是5毛,而当时学校小卖部最便宜的棒冰是8毛,是一种叫作孖条的,就是一根棒冰有两根木棒可以一掰为二,所以我经常找同学和我拼棒冰一人出四毛买一根孖条,掰了吃,然后存下那一毛。香港的教育是公平的,我小学毕业时凭着自己成绩考上了喇沙中学(一所相当于国内市重点的名校)。中学又是一次攀山,因为是全英语教学,而我之前是一家中文小学。毕竟名校里有很多孩子是来自英语环境家庭,父母也有能力给与辅导和补习。而我就没有这样条件了,于是我又是从成绩排名垫底起步,所幸,喇沙是一所教会学校(我虽然不信教,但不得不说,教会的慈善教育理念是值得推崇的),当时香港的学校是津贴制,我每个月的学费才30元港币,而我收到的教育应该是当时放眼世界也是优质的,高一开始英语是英籍外交。我还记得她的名字,Ms.Gail Wen (她嫁了给中国人)。学校的老师并不偏爱资优生,对落后的学生也尽心辅导。同学间虽然也知道有贫富差距,但是有很多来自公屋,新移民,海员等基层家庭的同学,我的口音有时依然会被某些同学嘲笑,财富的差距会和某些同学有些隔阂,然而这学校里有足够广阔的空间交到朋友,收到启蒙。 1999年,(在我去香港15年后)我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在15年中,我父亲也完成从体力工,业务员到跑单帮到一家小贸易公司老板的转变。 我们全家进入了中产,我感谢香港给我的一切,这座城市对我不薄。

第二个故事。
大约2010年吧,我老板给我了个新任务,因为我在上海管的那个工厂很好。老板叫我去一个处于三线城市的工厂,加强那边的管理,希望能做到上海工厂一样的效果。
我去了那里,推动了一些改进,我发现那里的员工就产品精度和质量来说已经和上海模范工厂没有差距了(和世界一流差距也不大)。我在车间了找了几个最有责任心的骨干,大家讨论进一步精益生产,6S, ISO14000,厂容厂貌等事情。然后,一个我觉得做事挺认真的班组长在聊到动情时,就吐了一口痰在地上,其他人也不以为意。半年后,我老板从欧洲飞来,对我说:“肖恩,我们对产品质量很满意,其他推动的也很好,但是为什么厂容厂貌还是和上海有那么大差距呢。”我从窗外指着窗门外面的马路给老板看。我说你看,我管理之下,这个厂区比外面的马路都干净。厂区的地面上没有任何生活垃圾,而外面的马路别说按香港,即使上海标准也像个垃圾堆。
这城市的人整体的公共卫生意识就是这样了,十年八载或许能有改变,半年是不行的,毕竟那些工人的家里都说不定没有他们现在的工作岗位干净,虽然按照我们的标准还是不够,我已经把这些工人的岗位卫生意识推到极致了。老板同意我的意见。他是一个老中国了91年就跑中国了,他说比起91年这个城市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可是有些东西怕是要更长时间才能改了。

第三个故事
我父母辈在香港还有一些当年新移民的朋友圈子,从比例来说绝大部分都在步入中产了。偶有一两个依然在底层打滚的,也是多种原因。这些人现在都说到孙辈的教育问题了。年前回港和老朋友聊天时,谈起香港的学校转成直资后教育的不公。比如我那个时代一直和喇沙书院一直竞争九龙区第一男校美誉的拔萃男子中学就换成直资(直资是香港那些崇尚全自由经济理念所提出来的。那就是学校按市场管理,政府按照每个香港学生发放资助,但是学校在资助以外可以自定学费)
改了直资以后,拔萃男子中学的一年学费高达35000多港元。虽然有部分学费减免政策,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把基层的孩子杜绝门外,即使少数获得学费减免进去的学生,也觉得越来越孤立,因为学校里基层的孩子太少了,大部分是中产和富商的孩子。父亲的一个朋友就在谈这个担忧,即使他如今也算是步入中产,然而香港的中产负担也是极重的。由于政府政策的关系,中产必须买或租私房,收入的大头依此给了政府(垄断土地供应的土地地价),银行(贷款的利息),地产商(香港房屋供应是几个大地产集团寡头垄断的)。 如今要额外负担一年几万元的费用。孩子考进了不读又倍觉可惜,但是学费问题百上加斤。我想假如当年我读书的时候,也要负担那么重的学费,我父母可能就存不起头十万元做他们的小本生意,他们也可能起步不了自己的公司。

好了,这三个故事和我今天要化解的中港矛盾有啥关系?

我想对香港的同胞说, 我工作地还在香港时,年年也参加七一,我支持也认同香港可以普选。香港公民的成熟度使社会具备普选条件。我也认同港人有被北京打压普选的悲情。 然而,悲情不能取代理性思考,民主毕竟不是最终目标,更好的香港才是。 今天即使一人一票了,我们港人能自己管理香港了,那么我们的具体政策呢? 我们该施行那些政策使到香港更美好? 现在,很多香港政客的政纲仿佛就只有一人一票,好像一人一票今天香港的问题就全部解决了?然而是这样吗?

香港房屋问题,由政府垄断土地,地产商寡头垄断开发。 香港的中产美其名有世界羡慕的收入。收入的大头依此给政府(透过地价),银行(透过按揭利息),地产商(透过房价)拿走, 在供楼的几十年里生活过的和穷人差不了多少。香港百物腾贵,一家几口住几十平方的楼,生活开销所余无及,香港很多中产,要是不离港旅游,生活质量不过是其他发达地区穷人水平。

香港贫穷问题。香港人均GDP过3万美元/年。香港却有超过3成人口的家庭入息总收入少过1万港元/月。 那是一家人一个月少于10000元!以香港的物价水平,家庭收入10000万可以算是赤贫了。然而政府对贫穷问题,基本无所作为,坐拥近万亿储备。作为联合国列出全球33个发达先进地区之一。 被联合国指明为世界贫富悬殊第一位,有近10万人还住在像狗笼一样的笼屋里。自己拥万亿储备却还需要联合国出钱关注解决香港的贫穷问题。等于是把香港和非洲那些发展中国家等同。这是整个香港的耻辱, 全体香港人都蒙羞的事。贫穷问题还包括前面说过的直资问题,让穷困基层更难接受到优质教育而翻生无望。

还有地产霸权问题,每次我回香港看到广东道上的HERITAGE 1881,这种把整做山挖掉用尽所有面积做商场的所谓的古迹保护,我就有一种做呕的感觉。

其他还有产业空心话问题,旅游业其实是香港的命脉了,我们不希望那么多游客积压我们的空间,可以啊。 但问题是,就业问题如何解决?2013年游客年均1亿次,留港平均3日,也就是说,任何一天平均都有80万名游客在香港消费,拉动经济,那代表街上每10个人就有1个是游客,剩下的9个里有3个是无力消费的香港贫穷基层。 对少人靠游客养家糊口。

假使明天就一人一票了,以上这些问题,我们香港人打算用那些政策解决?

香港同胞们,我想说我理解有普选悲情,以上种种的问题更是压抑着每一个港人。但是大陆的自由行游客却不应是那一只待罪羔羊。如同我第二个故事里所说,这些游客的公德公共卫生意识和香港的习惯的确有客观的差距。但是他们却对香港没有恶意的。 有些习惯有些差距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宽容理解和持续进步,50年代的港人素质会好过今天这些游客吗?这些游客,是刚刚进入小康的国内同胞。香港可能是他们在几次国内游以后,第一次出境游,他们在香港就像大乡里入城,偶然犯了点笑话。正是因为没见过市面,不知道还能更好,才会做出某些傻事。但是别以为我们港人就没有占过他们没见市面的便宜,难道那些几万元的冒牌瑞士表劳士丹顿,五星上将,不是港人卖给他们的?我们不就是占了这些没见过市面的游客的便宜吗? 那些见过市面知道世界还更好的国内一些城市游客,还选择香港吗? 早就去欧美澳日旅游了。香港对他们还有什么吸引力, 特别我们现在还对他们这样的态度? 那些初次出境的游客是报着见市面的态度来欣赏香港,来购物开销。把自己辛勤劳动的收入(一年甚至几年)花费在香港这个购物天堂上的。 这些消费带动了经济,为产业空心化的香港稳定了就业,然后我们把自己一股恼儿的问题归恨他们,在公众场所以模拟大便这样的行为如此羞辱他们。(我担心的不是那30几人,而是竟然有那么多港人沉没或者认同这种羞辱行为,假如就是这几个人,那么比例到不值得担忧)

香港今天的问题,香港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港人自己,我们希望香港明天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就应该开始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实质政策政纲。而不是泛泛而谈一人一票民主。也不是把手指和责任指着这些无辜的大陆游客(仅仅是因为极少数的大乡里行为)。仿佛这些人是所香港问题的根源。希望这些话香港同胞听得进。

香港我一直很感恩的一座城市,成就了我一切。 我曾经为香港骄傲,但是如今我已经担忧的要为香港哭泣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这土地需要我来灌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亚虎

Archiver|手机版|asiatiger BBS   

GMT+8, 2024-12-27 16:55 , Processed in 0.0485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