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数据控,今天大致分析了一下中药注射剂的相关数据,触目惊心。
2012年8月1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这就是业界俗称的史上最严厉的「限抗令」,一纸政令下来,将近100种抗生素不能进入三甲医院,中药注射剂厂商们以及整个利益链条既得利益者弹冠相庆,他们的春天来了。
限抗令给了中药注射剂抬头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人会深受其害。
什么是中药注射剂? 《中国药典》给出的定义是「系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还有其它形形色色的定义,包括披着「科学」外衣的定义。不管怎么定义,归根结底还是从中药中直接提取,其中具体的化学成本以及各种成分的毒副影响是糊里糊涂。而且,「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也应当引起关注。不溶性微粒是药物在生产或应用中产生的微小颗粒杂质。微粒进入血管后可引起局部栓塞性损伤和坏死,如肉芽肿、微血管阻塞、炎症反应等。」
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中药注射剂。奇葩,怪胎,荒诞。
中药注射剂的主要危害是什么?简单的说:中药注射剂绕过皮肤、黏膜这两道保护人体的天然屏障和肝脏的首过作用,直接进入人体分布到组织、器官,生物利用度很高,如有过敏源之类异物极易进入,远远不如涂在皮肤或存于消化道易于清除,危害很大。有不少中药即使口服也会造成严重的肝肾损伤,而绕过肝肾的过滤屏障,危害只可能更大。
根据《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1年全国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 65572 例次,其中严重报告 4034 例次。2011年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排名居前的类别是理血剂、补益剂、开窍剂、解表剂、清热剂、祛痰剂(旁白:基本都是扯淡剂),占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的 97.3%。2011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前3名的药品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和参麦注射剂。而 2010 年的报告显示,中成药报告数量排名前20位的品种中,中药注射剂有17个品种,前三位分别是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可见,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已是惯犯,并且连年夺冠。即便如此,中药注射剂依然能够堂而皇之的临床应用。而在国外,一款药物如果出现这么大的规模的问题,早就该被禁,生产厂家也可能被处罚到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限抗令出台之前,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较为突出。
必须要说的是,儿童被注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问题触目惊心。
上面提到了临床实验这个问题。举个例子,穿琥宁、炎琥宁这两种注射剂,2009年发布的药品安全通告显示,早在 2005 年,SFDA 曾发出通知,要求修改穿琥宁注射剂说明书,增加「目前尚无足够儿童用药的临床资料」,删除用法用量项“小儿酌减或遵医嘱”等内容。但自2006年后,国家中心仍收到相当数量的儿童用药严重病例。
这个炎琥宁,有论文显示,「2008-2009年深圳市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炎琥宁连续两年位于中药或中药来源注射剂的首位。」
2012年9月,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紧急召回安徽省内生产批号为12102863、规格为80mg的注射用炎琥宁。据悉,9月初,合肥10余名婴幼儿(是他妈的婴幼儿阿)注射炎琥宁治疗后,普遍出现休克状况。此前8月,江苏11名患者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被当地药监局叫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随后才发布了第48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喜炎平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问题。并且提到,14岁以下儿童容易过敏。通过以上信息可见,这类药物已经大量用在儿童身上。
为什么中药注射剂让生产厂家趋之若鹜?简单的说,暴利。对比国外医药企业,一款药物的研发动辄数十亿美金,而且周期长,要经过大规模临床实验,并且要通过苛刻的 FDA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一关。而对于中药以及注射剂来说,研发上的投入成本相对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400多家企业生产109种中药注射剂,年销售额超过200亿人民币。更为可怕的是下面这句:年应用量超过4亿人次。(草大大页的)
江苏省前几天公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2013年采购计划:预计采购总额达到84.9亿左右,前10全是针剂,累计近23.7亿,5个抗生素,4个中药+1个化学药物;前十种抗生素近15亿,4个中药针剂 6.8 亿。6.8 亿中药针剂,不知道要用在多少人身上,不知道有多少儿童。
你说这些废话有什么用?没有用。但是用药,至少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一个事情,当然还可以拒绝。尤其是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注射中药注射剂,我想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着想,你应该直接了当的去拒绝这些垃圾玩意儿,不要让孩子不明不白的成为受害者。这也是我们做移动 App 「家庭用药」的初衷之一。
有越多的人拒绝这些害人的东西,这些不科学的东西才有可能被淘汰,不管这个利益链条有多么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