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亚虎(ASIATIGER)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亚虎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乱搞使人进步 [复制链接]

留级版主

首席减压官

Rank: 12Rank: 12Rank: 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6 00:18: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猫头鹰快艇
  这是以前搜狐微博上写的一个微博系列,后来一直没动力整理,就丢那里了。估计以后也还是懒得整理,姑且搜集一下存档吧=,=

  乱搞使人进步 1
  说个笑话:至今为止我们觉得的强国,绝大部分都是在一堆乌七八糟的错误理论指导下,误打误撞折腾变强的。有点像生物的进化,大家都乱试,总有运气好的能成功。更讽刺的是,按照上一个“成功”国家经验制定方法来搞的国家,几乎都失败了。
  第一个现代意义上“成功”的国家是英国,秉承重商主义,把金银本身当作财富,拼命囤积金银,鼓励流入,限制流出。这种做法现在眼光看简直荒谬的离谱,货币本身算什么财富?商品减少货币增加无非加大通胀罢了。但是,在木有纸币的年代,这种政策给国内打破小农经济体制提供了充足的货币,这是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后来亚当斯密指出了这一理论的荒谬,并提出了正确的财富和自由贸易理论。再往后,试图采用斯密理论建设的国家,全都死佐了。

  乱搞使人进步 2
  斯密的理论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在自由贸易和后来的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大家都往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发展。而实践中最有利的方向,往往会有路径依赖现象。比如种田的越做越擅长种田,做工的越做越擅长做工……如果要强行改变,就要付出代价。对绝大部分个人来说,这种代价是不愿意接受的。“民主自由”国家尤其如此。
  美国(北方)是第二个吃螃蟹的,他们估计没看过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虽然当时已经提出来了,但没太久)。只是凭着一腔朴素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热情(多半还有那帮邪恶资本家的游说)加了对进口商品的税——凭啥把钱让英国佬赚了?还有爆棚的正义感,然后打了一场南北战争。战争结果,因为进口关税的提高,那些没觉悟的老百姓即使想贪便宜,也往往发现还是用国货吧。奴隶解放后又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美国的制造业站稳了脚跟。并且总结出民主自由人权是国家进步的法宝这——普世价值。
再后来,用普世价值建国的国家,全都死佐了。

  乱搞使人进步 3
  民主自由普世理论有什么问题呢?一点问题都没有,自由平等尊严都是人民幸福追求的目标。只是需要注意一件事,为了维护人民的权利,自由平等什么的,除了选票外,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对政府的权力加以层层限制。看看当时的情况,英国是一个已经工业化的国家,美国是一个新大陆上的移民国家,这么做自然很好。但在其他国家,被限制了的政府权利完全无法对抗压制乡村的封建宗族势力和国外的“敌对势力”,因此反而成为封建领主乡绅们操纵的温床。----顺便说一句,英国误打误撞度过的,小农经济崩溃时的货币危机,美国是怎么干的?说来简单到可笑,用纸币……
  日本和普鲁士——德国在差不多的时间,走上了一条差不多的道路。他们的理论也差不多:皇帝威严,仁慈,英明,正直,目光远大。所有人都要爱国,爱国就是爱皇帝,爱皇帝要随时准备为皇帝奉献生命,皇帝说啥就干啥,皇帝指哪就打到哪……这他娘的什么狗屁理论?任何一个现代人都会嗤之以鼻。但在这个理论下,皇帝自上而下,民众自下而上,合力碾碎了原本占统治地位并且阻碍社会进步的封建领主阶层,国家被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学习英美的先进制造技术(尤其军事相关),建立国家政权-财团合流的综合巨型企业,国力迅速增强。于是总结出,对皇帝的效忠和对国家民族的狂热支持,是迅速崛起的法宝。再后来,试图用皇帝军国主义建国的国家,全都死佐了。


  乱搞使人进步 4
  皇帝万岁理论有什么问题呢?好吧这纯粹就是个逗逼理论,唯一振奋人心的除了德日两个成功例子之外,就是千百年文化传统里那些忠君成分的影响了。但德日原先占统治地位的都是封建领主之流,也就是说,皇帝本人的黑历史相对比较少,形象塑造比较容易成功。在推翻旧势力的过程中,皇帝和民众是盟友关系,而不是简单压迫和被压迫关系。但在那些传统由皇帝统治,试图搞一场自上而下的革命的地方?皇帝原先统治的基础就是封建势力,自己砸自己的基础,需要非常非常杰出的手腕才行,于是他们往往发现,各种“学”来的体系,根本就推行不下去,整个帝国在扯皮中走向灭亡。——顺便说一句,美国误打误撞度过的,制造业初期的立足问题,德日是怎么度过的?说来可笑,德日的制造业初期只解决了生产问题,这点向国外派出人才就好,而在英美的倾销下实现制造——销售——盈利——工业自我发展?德日的度过最初盈利瓶颈的模式是制造武器出去打仗硬抢……
  马列主义,苏联,20世纪最大的庞然大物,终于来了。写到这里我简直要热泪盈眶,新兴国家到这里,终于开创了一个新的崛起模式——就是他们自己都不全信自己信奉的理论模式。遇到问题,他们开始尝试性地(虽然只是非常初步地尝试)摸着石头过河,然后想办法自圆其说我们是符合理论的。从建国起,苏联就违背了马论了。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应该从资本主义发展而来嘛,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程度,无产阶级有了强大的力量,夺取政权……那沙俄算哪根葱?欧洲有比这里更穷的地方吗?莫斯科有啥垄断性的大企业?没关系,马克思主义没说,还可以用列宁主义补充嘛,物资不丰富?生产力不发达?没关系,假装看不见,先把公有制发展起来。不知道怎么发展生产?领导提计划,下面执行。封建势力?这个马克思倒是说了,那是不好的,统统斗倒。凭借一波五年计划,苏联从文明荒漠里楞是拉扯起一个点歪了科技树的工业帝国,于是总结出经验:马克思主义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真理。再后来,作为和民主自由人权一时瑜亮的伟大理论,按照这个理论坑掉的国家和按照民主自由人权理论坑掉的国家也是数一数二得多。

  乱搞使人进步 5
  那么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问题?我靠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问题和苏联有关吗?直接讨论列宁式经济好了。列宁式经济消灭了资本家,也就没了资本家的剥削(会有啥别的剥削姑且不论),组织社会化大生产,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水平,正好适应了刚刚诞生的一波以凸轮控制为代表的自动化机床--流水线系统的生产革命。但也要看到,这个体制开始就为后来的僵化和难以调节埋下了伏笔。到后来的劳动者失去劳动积极性,政治腐败,电子工业诞生自动控制系统翻新需要生产模式再进一步调整时候,这个帝国死佐了。 截止苏联为止,新生的工业国需要面对的挑战已经包括了货币门槛,技术门槛,资金门槛,新制造业的市场和盈利门槛。除了货币门槛大家都用纸币外,其他挑战一个比一个难了。技术和资金门槛本身就在提高,新制造业在市场上竞争不过老牌国家,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完毕连出门抢都打不过别人了(对比马关条约和布列斯特和约)!苏联是怎么走过去的?世界经济危机给苏联提供了原本发达国家才有的人才,市场盈利神马的……要神马市场啊,列宁同志为了反对剥削不是提出了计划经济么……20世纪新生工业国的最大危机就这么不知不觉的过去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你们有没有觉得特别?你们真的没觉得特别?你们真的真的没觉得特别?好吧,难道你们没发现,这是系列写到这里,第一次写到有国家在复制前一个国家的理论?好吧,其实无论苏联和中国的建设方略都已经离马克思距离甚远了……在伟大的毛主席的带领下,新生的中国部分复制了苏联的模式,又自己吸取了前朝留下的基础,以民族主义混合爱国主义混合开天辟地建设新世界的狂热铺开了建设,并且初步在文革前完成了一个基本成套并且有一定自我升级能力的工业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反复的运动,中国把自己的经验总结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再往后,搞阶级斗争的国家,也全都死佐了……

  乱搞使人进步 6
  当然,严格的说中国的指导理论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包含了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社会化组织生产……等一系列半成体系半不成体系的大杂烩。单纯的批倒资本家资产阶级什么都解决不了(新中国刚成立时候倒是颇有自知之明)。甚至阶级斗争本身都是一个歪曲了的概念,因为从哲学上说,阶级斗争本来指的就是两个或者多个阵营的人在利益博弈中互相转化--比如一个工人赚了钱,自己开办企业,或者一个小企业被大企业收购,企业主成为大企业的管理人员什么的。把利益博弈变成给实体的人打上标签然后斗争肉体,这本质上和把人定义为鬼上身然后烧掉其倒是一个思路……扯远了,到1949年,世界大市场已经分裂为西方阵营和红色阵营两个市场了,这对中国建设工业有利也有弊,有利是,由于西方的封锁和禁运,中国的新生工业倒是不用直面先进产品的倾销了。坏处是,被封锁了,技术,初始投资,人力,怎么来?恩还是有办法的,老大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慷(nao3)慨(dong4)援助了整套成体系的工业设备,人员培训,相关研发和技术资料……而土鳖出于“建设理想世界”强制推行的扫盲,义务教育,公共设施建设和医疗卫生系统什么的,则正好为接受消化这套体系提供了一个平台。

  写到中国,关于工业体系就要多花很多文字了。一方面毕竟是我们最了解的国家,另外一方面,时代也不同了。

  嗯,我提到了一个之前没怎么提过的词,“成套工业体系”。农业社会的变化是缓慢的,工业社会的变化却一日千里。当初架起一排珍妮纺纱机就可以算是工业化初步了,现在这么搞却毫无意义。如果你不是为冀宝斋生产藏品的话,那么一开始就得生产那些重型配套设备——哪怕是新工业国免不了的粗制滥造,也必须是高级成套的粗制滥造——其实这一点在苏联时代已经初露端倪了。单个的纺纱机不行,单个的工厂不行,哪怕你要生产一根铅笔一张卫生纸,除了原材料之外,也要配套的机床,电力,自来水,道路。当初缫丝厂雇佣的童工和文盲妇女在这个年代毫无价值。要当工人至少得识字,能做加减乘除……所有的这一切准备工作,要在一个原本的封建社会里建成,没有国家级别的强制力量,根本就做不到。土鳖凭借着对地上天国的美好理想,虽然未必有这个清晰认识,还是一股子带着蛮干气质完成了这一溜复杂的活计。——然后呢?建成工业化?早呢,只能算扎下了一颗种子。但这种子,在国际化分工,无论是西方阵营还是东方阵营的分工体系里,都是脆弱的。幸运或者不幸的是,随后的美苏各种封锁敌对,阴差阳错之下让这颗种子避免了被国际分工同化的危险,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土鳖一直在一个全球化(考虑到阵营,或许该叫做两个半球化)的世界里玩着准单机游戏,这颗种子在静静地生长,总有一天会长成大树。

  当中国还在建设和折腾并举的时候,世界又有了新的变化,近在眼前翻天覆地的,赫然是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四个原先的农业经济体。当然其实还是有差别的,香港是个大港口,规模也太小,可以不讨论。台湾,新加坡,韩国,都是“遏制共产主义”的重要据点,当然,这三个都是独裁政体……美国也没什么普世了,能挡住共产主义就要帮忙。这三国家的建国理念是……有建国理念吗?“抱紧干爹”?韩国和台湾靠着美国的援助,新加坡原本就小,也搞了现代化的教育,基础建设体系,靠着独裁政治压制了原本的封建势力,然后利用劳动力优势,搞起了大进大出的来料加工工业,一波奇迹般的发展,一跃成为新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再后来,试图利用劳动力优势搞大进大出来料加工的国家,全都死佐了。

  乱搞使人进步 7
  “大进大出”已经不是某种未来美好生活或者某种哲学理念的规划,而是很现实的具体途径。
  自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工业,或者说,其中的“投资建厂的加工业布局”特征已经变了好几次了,虽然基本原则都是“跟着利润走”。蒸汽机时代的工业区有所谓煤铁复合型,工业区的建设,人员调度,围绕有煤矿和铁矿的地区进行布局。后来交通费用逐渐降低,工业区开始趋向交通方便的大江大河。到了四小龙的时代,超级运输船的应用,已经使得运输费用降低到这么一种程度:资本家宁可把原材料跨越大洋运到地球的另外一个角落,然后用那里低廉的人工费用进行安装和加工,再把成品运到另一个大陆进行销售了。
  台湾韩国就是走的这么一条路。
  这个思路本身,是在把一个国家当做公司来经营,买进,卖出,实现盈利,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很现实的做法,比大多数主义都现实。
  但也还是会有不适应的国家。
  不适应之一就是太大的经济体。如果把一个太大的国家当一个超级巨型公司来经营,搞大进大出,就会发现,物以稀为贵这个市场规律的现实反应。大进原料时候,世界市场原料价格暴涨,大出产品的时候,世界市场产品价格暴跌,以至于根本就没有利润,甚至赔本了。在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太大型的公司最终也免不了改变单一产品生产,向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深加工扩张,最后形成一条龙服务的垄断托拉斯,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而经济达到一定规模的国家,也必须完成这种配套体系的转型。
  #国际游资来了,金融资本的崛起#
  说实话,金融资本不是什么新东西,更不像某些人描述的那样,是某种邪恶,破坏性的,敌视发展中国家的存在。实际上,它和任何资本一样,都是以盈利为第一目的的,并且可以在建设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前提是你能驾驭得住。一旦做一些破坏性的事情会有利可图,那金融资本绝不介意变身——并且变身的速度会比产业资本快得多。
  美国早年曾经深受金融资本之苦,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出于对金融系统莫名的警惕性,对国有银行提出了非常严格的限制,准央行开了关,关了开,不到不得已最好决不存在。结果就是,私营小银行潮起潮落,每十年八年就要搞出一次金融危机,直到美国建立美联储,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央行调节管制系统,才算遏制住这种连绵不断的金融危机(当然,不可能根绝)。
  此后金融资本对美国产生了虽然有些不利个案,但总体是正面推动的作用,一直持续到现在。但美国以外可没那么好运气,或者说,大部分国家在尝到苦果之前,仍然在毫不吸取教训地重复美国建国初期的愚蠢。
  四小虎面对的机遇和四小龙诸多相似,但还是有很多不同。
  比如,他们不是美国遏制共产世界的堡垒。虽然他们都是民主自由的国家。
  不是遏制共产世界的堡垒,意味着在面对工业建立最初的投资瓶颈的时候,台湾韩国可以有美日的大笔贷款作为后盾,四小虎就只能去寻找商业投资和商业贷款——本来这也没什么。
  但同时作为民主自由的国家,麻烦就大了,因为民主自由,所以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处于一种非常开放和自由的状态,而一个没经验又民主自由的政府对资本的干预能力之低和反应速度之慢,都是跌破下限的可怕。
  后来发生了什么,你们都知道了。

  乱搞使人进步 8
  #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闹腾了十年之后,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选择。姓社姓资?黑猫白猫?三个代表?其实这段没什么理论,或者说所有公开的理论都和没说一样,实际指导思想是什么?加速改革进程?别开玩笑了,这段的指导思想就一个:一停二慢三通过。你说这个好?没问题,要我实践?我再想想。实在没把握?毛熊你先去试试吧。慢,再慢,更更慢,一步三回头,终于蹭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位置上。
  这种所谓渐近式改革其实给中国带来了无穷后患,狗皮倒灶层出不穷,带来的各种不平等一直延续到今天。解放城乡二元体系?农民进城是进城了,但至今仍然深受户口政策之害。改革国企?一些赔本国企靠着国家硬撑死而不僵,另外一些工人分期分批下岗。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计划市场体系价格双轨制,批条子经济官倒大行其道先富了一批人。乱象一个接一个,领导不满意,资本家不满意,群众也不满意……BUT,it works。

  后记:重归斯密:市场的幽灵
  工业发展道路千变万化,背后始终有一个幽灵一样的词:市场。
  斯密提出一个概念“看不见的手”,一直影响着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的种种选择。
  说穿了不神秘,两个味道一样的包子放在面前,一个卖1块,一个卖2块。你买哪个?大部分人都会买1块的那个。驱使你买1块钱的那种动力,就叫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并非不能违背,你可以买2块钱的那个包子,多出的一块钱,就是违背看不见的手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也是看不见的手的效应。一个刚起步的半农业国,其工业产品的性价必然是不如发达的工业国的,如果非要自己造而不是直接买进口的成品,也要付出代价。
  但如果想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卖出自己造这一步,只有迈出第一步之后,才谈得上后发优势。
  可惜工业国的发展一日千里,农业国的发展却停滞不前,越后起的国家,就必须为克服这个看不见的手付出更大代价。美国需要做的不过是政策上的贸易保护,日德已经需要政府强力介入。苏联用了计划经济,中国解放初期是计划经济+苏联援助……有一条清晰的趋势,就是国家政权必须更强力地介入经济生活(同时伴随着这期间内人民额外沉重的负担),才能实现一个工业化的起步。
  这还没完。初期违背市场规律固然要付出代价,后期如果保持这种违背的习惯仍然要付出代价。如同人们固然可以放着1块的包子不要,只买2块的那家,耐心的等待2块的那家把包子成本降低,却也有可能发现这家包子的成本根本降不低,前面的投入竹篮打水。违背市场的努力,终究还是要放回市场中去检验。
  那么,有多少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愿意在已有的艰难生活基础上,再加一系列负担,去赌一个未必能成功的工业化未来?——尤其是,当需要付出一代或更多的人做出牺牲的时候,有国家(尤其是民主国家)选择这条路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这土地需要我来灌水……

Rank: 1

2
发表于 2014-10-6 23:49:19 |只看该作者
两个味道一样的包子,一个卖1块,一个卖2块。你买哪个? 招标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亚虎

Archiver|手机版|asiatiger BBS   

GMT+8, 2024-5-4 08:22 , Processed in 0.06056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